《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开封作为宋朝的都城,素有“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没有之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当年汴京繁荣的力证。

简略来看,全画可以大致分三段来欣赏:首段,描写郊原景色。枯树草桥行旅不绝。中段,描写虹桥之景。大船两艘穿过虹桥,桥头摊商栉比,行人云集。末段,画城内街景。歌楼酒市,作坊医家,人物众多,街头繁华。

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本文所选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以下裁取前中后部分片断,Enjoy: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 人,动物208头。 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不仅如此,《清明上河图》大至原野、浩河、商廊,小至舟车人物、摊铺、摆设、市招文字皆统组一起,真实自然,让人如临其境。整部作品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有如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画家张择端的过人笔力。

值得注意的是,《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核心要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此中有许多细节还可品玩,拟另立一文详谈。

另外说个有趣的事,尽管本图全球闻名,也诞生出许多关于画家的各种“故事”,但实际上,对张择端其人,史籍毫无记载。金人张著用行楷在《清明上河图》后面写下了85个字的跋文,是关于张择端身世最早的记载,也是世上惟一的记载(可称为孤证)。该跋文题写时间距北宋灭亡仅五十八年,全文如下:“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可见张著的跋文中所记张择端和作品的介绍,是引自《向氏评论书画记》一书。《向氏评论书画记》一书是最早著录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的信息。可惜《向氏评论书画记》一书已失传,我们只能从张著的跋文中,知道一些有关《清明上河图》和张择端的一点情况,后世有关《清明上河图》及作者的依据皆源于这几十个字。

大匠无名,名又何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