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阎立本(唐723年—787年),陕西长安人,出生贵族,初唐时期著名画家。阎立本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时期做过中书令、工部尚书、丞相,其绘画有丹青神化、冠绝古今之誉。
上图是阎立本所绘的《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画中描绘了两汉、南北朝至隋代的十三位帝王形象。
在古代观念中,帝王画像可以起到所谓“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的作用(有点像历史记录评价),因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也因此,这件作品中的每个形象都寓有褒贬,而这一褒贬又是寓于每个帝王的性格和精神气质之中的。
这一画卷共包含了十三个帝王的肖像:前汉昭文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蜀主刘备、吴主孙权、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情、陈宣帝顼、陈废帝伯宗、陈后主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其中陈叔宝及杨坚父子等人,阎立本都有可能亲自会见过,宇文邕虽是他的外祖父,因去世较早恐未及见,但对他的了解可能是较真实具体的。
在表现帝王的形象时,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面容、眼神、眉宇和嘴唇间流露出的神情,来刻画不同的个性、气质,以表达作者对前代帝王的作为和才能评价。(由于画幅太宽,下文仅截取部分帝王图像放大进行说明)

整体来看,阎立本基本是从拥护统一,赞美稳固的政权的立场出发描写这些帝王的,因此,他对于曹丕、司马炎、刘秀、宇文邕、杨坚等统一了天下,或促成了统一的趋势的帝王,统一表现了他们共有的一种庄严气概。
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足智多谋,胸怀博大。据史书记载,刘秀身高六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高鼻子。画家把刘秀描画成:身材魁梧、两眼炯炯有神、双眉舒展,嘴角微微上翘、含笑,神态严肃豁达,具有开国之君的气度。

阎立本力求描绘出带有特征性的细节以表现一定性格和一定精神状态。如晋武帝司马炎是深沉威严的人,阎立本把他画得龙袞冕旒,须髯飘洒,目光逼视前方,八字胡微微翘起,口角紧闭,显得不怒而威。

陈叔宝是所谓亡国之君,两眼无神,软弱松弛,阎立本更将他的姿态处理成以油袖掩口的委琐之态以表示对他的蔑视。

北周武帝字文邕粗野强梁,没有文化,却是很有策略的人,他是少数民族领袖,从叔父手中夺回了政权,进一步统一了整个北方。他还是阎立本的外公,按照史载他务实际,严刑酷法,臣下慑服,因此本画在性格刻画上非常成功。在画中,宇文邕面貌粗犷魁伟,那稀疏硬劲的连腮胡子、发直的眼神,在强调他质朴憨厚之外,透出几分暴戾。

隋文帝杨坚是一个有名的,表面上平和,而心中有计谋多猜忌的人,因此图中不仅表现出了“体貌奇特,仪表绝人”,而且以深沉的眼神、紧闭的双唇,显示出“雄图内断、英谋外决”的性格。

隋炀帝杨广,据史书上说是美姿容、很聪明,但又浮夸空想、爱享受,因此画中杨广的虚浮外貌、萎靡身躯,正与杨坚形成对照。
画家所选择的有特征性的细节,主要的是在面部,特别是眼睛和嘴。眼睛除了天生的尖圆长宽等不同外,更显然可以看出内心的心理状态经常表现的不同,而筋肉因习惯性的动作而形成的特点,嘴部表情或用力,或放松,对这些部位都特别着力地加以刻划。
此外,如胡髭,因人而有软硬、疏密的不同,头身的姿势和面部筋肉、骨骼、皮肤也显然可以看出各人的差异。皮肉有松有紧,有硬有软,有粗有细。字文邕的粗野和陈蒨的文雅,极其明显地表现出面部筋肉的不同,几乎能够令人感觉到一个是白净光细,一个是黑而粗糙。
其他,如侍从有男,有女,服饰器物中有的跨剑,有的执如意,也都有烘托性格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阎立本还保持了南北朝绘画风格的若干残余,如相类似的长圆的头型,侍从占较小的比例,姿态及表情也有僵硬的痕迹,衣褶的处理的规律化,人体比例不全正确等等,这一些都说明写实的能力虽在长期的发展中得到了进步,而犹待进一步的发展。
莫高窟初唐220窟维摩变中的帝王形象,和上述作品的绘制风格十分接近,一方面印证了《古帝王图》的时代,同时也可通过相互比较来了解这一时期类似题材的肖像画所采用的形式。
《古帝王图》通过了个人的性格刻划而企图实现概括广阔生活的目的,这样的创作是从人物肖像画的最高要求出发的,它们有别于魏晋时“秀骨清像”的类型化表现,而使人物肖像画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也正因此,本图在古代绘画史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