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雏鸡图
【作品简介】此幅小鸡牠那毛绒绒的羽毛,前倾的身姿和胆怯的神情,好像刚从蛋殻裡出来,面对陌生的世界,正在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走。尤其在圆圆的眼睛旁,加了三道放射性弧线,更使目光充满着狐疑、惊恐和迷茫。缩项,拱背、单足而立。一副畏缩受气而又桀骜不驯的神气。画家用细笔钩画,澹墨皴染,使身羽极富质感,这在八大山人众多作品中是极少见的。
释文:鸡谈虎亦谈,德大迺食牛。芥羽唤僮僕,归放南山头。八大山人题。
钤印:可得神仙。
2 芙蓉图

【作品简介】一丛芙蓉,延伸残叶;奇异的形态、构图,流露出怨愤、孤傲、激动、幽默、溷乱、焦躁等不同情感和心绪,笔墨忽粗忽细,忽疾忽缓,忽乾忽湿,忽钩忽染,变化无常,然又在情理之中,驾驭随意而又自如。
释文:写此工部深江淨绮罗时也。八大山人。
钤印:八大山人。
3 菊花图

【作品简介】构图虚实粗细,顿挫转折有序,晕染的乾湿浓澹,前后层次不乱,显示出笔墨功力的精微。状物之真实,在八大山人作品中也是少见的。
文:八大山人。钤印:黄竹园。
4 鹌鹑图

【作品简介】此幅造型以鹌鹑最富特色,鼓腹、窿背、翻白眼,犹如孕妇和驼背人的扭曲形象,并传达一种难以捉摸的扑朔迷离情态。
释文:六月鹌鹑何处家,天津桥上小儿夸。一金且作十金事上声,传道来春鬪蔡花。八大山人画并题。
钤印:黄竹园。
5 荷花图

【作品简介】用对角法画两丛荷花,左上角用浓澹水墨渲染出荷叶,夹以双钩白莲花,右下角以浓墨画出两支荷干,又以线钩莲蓬,两者之间穿插一支倒垂荷叶。这样既使干中有叶,叶中有花,黑白灰相间,又打破了对角分割易造成的板滞格局,顿使画面活跃起来。造型于简化中见生动,笔墨于洗练中显丰富,技艺已十分精熟。
释文:居敬堂对瓶花为画。八大山人。
钤印:个相如吃。
6 鸜鹆图

【作品简介】两鸟一低一昂,似作相斗状,造型依然鼓腹拱背,但斑羽点染已见丰富层次,较好表现了体态转折。
文:八大山人。钤印:在芙蓉山房。
7 山水图

释文:甲戌闰五月之既望。雨坐居敬堂。为作此图。八大山人。
钤印:八大山人。
8 山水图

【作品简介】 此幅无秀逸平和,明洁幽雅的格调,而是枯索冷寂,满目凄凉,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
无题无款。
对于这第8幅,吴昌硕曾题诗:
诗曰:繁华梦破入空门,画不加题但印存。遥想石头城上草,青青犹自忆王孙。离离禾黍故宫无,钟阜龙蟠腾画图。只有荷华如旧日,棹歌悽段莫愁湖。甲辰九秋。吴昌硕海上小长卢馆。年六十一。
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硕。
一腔愤懑谁明了?确是“离离禾黍故宫无”!知八大者,吴昌硕也!
【图册赏析】
理解八大山人的画,一定要从他的身世开始。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号个山,后更号人屋、驴、个山驴、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江西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代孙。入清后隐其姓名长期隐居在南昌青云谱道院当道士。
八大山人是清初四大画僧〔弘仁、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一,其专工水墨画善书法,能诗文。他的山水、花鸟作品,画风雄奇隽永,自成一家。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宗,笔情恣纵,放逸不群,苍劲圆秀,逸气横生,往往将物象人格化,寄托个人情感或赋予寓意,个性鲜明,笔墨不同凡响。山水画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且枯索冷寂,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气势,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其署款”八大山人”联缀似哭之或笑之”之状。诗文题跋则含蓄隐晦”亡国之痛”狂放之态寄于纸上。
此册《花鸟山水册》为八大山人晚年六十九岁的作品,此时他已由僧还俗,并且 “蓄发谋妻子”。他之所以改号“八大山人”,是因读了内称“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的《八大人圆觉经》。其实八大山人是借以表达自己感情与艺术王国合为一体,变个山为大千的境界升华而已。从而全身心地投入了与大化同一的艺术世界之中,领略大自然的永恒活力与不息机趣中,实现了物我合一,“借笔墨借天地万物而陶泳我”。超越了具体时空,获得了精神自由,其花鸟画也呈现出凝重、洗练、朗润、含蓄、雄浑、朴茂、静谧、空明的风格特点。
此部画册,画题虽然不稀奇,但构图新奇大胆,笔墨率意清逸。用一隻脚站着的鹌鹑的如白眼向人的眼光,露出明朝遗民的独立不和之气。此部(一六九四年)的《花鸟山水图》册,册中有几开花鸟,均极细致传神。与《安晚图》册(日本泉屋博古馆)同一年所作,都是八大山人成熟期的杰作。
分析这些代表作以及同期其他作品,不难看到八大山人艺术的物我合一或称主客的高度统一,首先得益于形象与笔墨的完美结合。形象是体物入微的,又是充满感情的;是夸张变形、极尽艺术幻化的,又是令人信服、引人入胜的。由于八大山人作画时感情真挚而强烈,又吸取了民间瓷绘的质朴与天真,所以他创造的夸张变形的艺术形象,率皆以神写形,神超理得,独特动人,寓目难忘。
此阶段所画禽鸟,以鱼、鸭、八哥、鹌鹑居多。其中八哥画得最多,并以庚午为最盛。据统计,八大山人先后在三十馀件花鸟画中画过五十多隻八哥,姿势共有十六种。造型以鹌鹑最富特色,鼓腹、窿背、翻白眼,犹如孕妇和驼背人的扭曲形象,并传达一种难以捉摸的扑朔迷离情态。其他禽鸟亦多扭曲、夸张以至丑化。八哥、小鸟多缩项,拱背、单足而立,双目或瞪,或眯,或闭,一副畏缩受气而又桀骜不驯的神气。值得注意的是,他还把富于表情力的人眼移植于画中鱼鸟,使之或惊警,或孤傲,或顾盼,或沉思,或酣眠,或稚气,神态如生,情趣动人。画松,其干中粗下细,形成奇异张力,画石,其体上大下小,彷佛随时可动;陪衬的树石亦很怪奇,多作圆状卵石,且上大下小,极不稳定;树木乾枯枝稀,并欹斜多折。有时欲倒的树石相互依傍,禽鸟单足立石巅,支撑点极少,更见险情迭生。这些奇特造型,极生动地反映了八大山人玩世不恭的心态。
在笔墨方面,此阶段用笔已由方转圆,较多运用圆浑而具有古意的篆书笔法,兼取草书的自由率意,水墨多水分,显得冲融。画风恣肆淋漓,浑厚疏鬆,笔墨则与形象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笔落纸,既状写对象的形神,又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尽量以最精简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意蕴,笔中用墨,凝练蕴蓄,尽去圭角,在朴茂中显出雄健的丰神。已形成了八大山人自身的典型面貌。
八大山人成熟期作品的主客观统一,还得益于通过变形和布白实现画境的“超以象外”。至于构图,则既最大可能地利用空白,或在通幅画上只画一鱼一鸟、一花一石,或强化大石与小鱼、大荷叶与细荷茎的对比,从而在无限时空中,呈现了海阔天空与云横塞中生命的呼吸潜动及其追光蹈影之美,同时也表现了超越具体感受的永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