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公元978年8月15日,南唐后主李煜去世。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在词史上是承前启后的大宗师。

在表达方式上,李煜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比如昨天推的《秋风词》),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情真语挚,后期词作尤其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的 “豪放”派打下了伏笔。

在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李煜词感情纯真,词境优美,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亡国后,李煜感悟人生无常,把自身所经历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

王国维《人间词话 》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相比于李煜词名之盛,其书法却鲜有人知。实际上他在书法史上也有一席之地。他传二王执笔法,称为“拔镫法”,擅长行书。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 他的墨迹流传很少,南唐画家赵幹《江行初雪图》(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上的一行标题被认为是他的真迹。

他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书法作品,命徐铉刻成《升元帖》,供人欣赏和临习,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法帖。今已不存。现今唯一留存的《入国知教帖》,帖后有米友仁跋语,传为李煜书。通过该帖,可窥“金错刀”之一斑。

入国知教帖-全图

【释文】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书录《礼记· 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