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榆林窟的民间知名度不如莫高窟,但从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非常相似,实际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和补充,在国内外学者中历来很受重视。

榆林窟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名安西县)城南约70公里处的峡谷中,因其河谷中遍生榆树而得名。至今创建年代虽无文字可考,但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从现存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衔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现存有完整壁画的洞窟42个,其中东崖32窟、西崖10窟。保存着彩塑272身、壁画5650余平方米,壁画佛神像10826幅。

下面选取小部分精品展示:

3窟观无量寿经变-西夏

 

3窟普贤菩萨-西夏

从上面两幅彩绘(被风化前是多彩的)壁画来看,人物造型和服饰具有西夏的民族特征,而两宋绘画技巧对西夏的影响也很明显。

西壁门南绘制普贤变,普贤菩萨手执梵箧坐于六牙白象背上的莲花座,在人物表现上,通过线描造型,达到极高的艺术造诣。整个画面都是在强调线描的造型作用和追求线描的艺术效果。敷色简略,只加轻微的晕染,同时大量地运用了素白底色和白描手法,闲雅清淡中又显现出华丽的气势。线描中有表现丰满而有弹性肌体的铁线描;有表现衣服转折有致的折芦描;有连绵多变的兰叶描;有表现丝绸光滑细致的行云流水描;有表现头发飞举飘扬的高古游丝描。所有这些线描清晰流畅,一气呵成,堪称杰作!

 

7窟天宫伎乐及千佛-北魏

 

8窟伎乐天及千佛-隋

 

8窟平棋-隋

 

8窟千佛-隋

 

29窟药师经变-西夏

药师经变中药师佛端坐于台基上的大殿中,背光五色光焰四射。两侧殿内日光、月光二菩萨携弟子、眷属胁侍。

39窟千手眼观音-回鹘

39窟始建于唐代,中心柱式窟,为沙州回鹘的代表窟。构图简单、疏朗、规整,属于北宋时期归义军曹氏画风的余绪,具体形象描绘上却用笔粗犷,大笔涂抹,求整体效果而不顾细谨,可以和上面3窟、29窟作一对比。